咨询电话 0514-86166160

冲击试验机系列

不允许起火、爆炸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标准迈入“零容忍”时代

发布时间:2025-04-19 10:01:55 浏览人数: 作者: 冲击试验机系列

产品简介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正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迈入“零容忍”时代,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与2020年版标准(GB38031-2020)相比,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旧版标准仅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提供逃生时间;而新标准则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需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保持无起火、无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超过6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电池系统一定要具有多层级热失控阻断能力,比如通过电芯级阻燃材料、模组级隔热设计、系统级智能监控等多重防护,从源头遏制风险蔓延。

  根据2024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电动车起火事故中底盘撞击(37%)和快充热失控(21%)是两大核心风险点。新国标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直指当前电动汽车起火事故的主要诱因。此外,新规还完善了绝缘电阻要求,增加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绝缘电阻检测;提升挤压测试标准,新增绝缘电阻相关判定条件。

  新国标明确,底部撞击测试模拟车辆托底场景,要求电池包承受直径30mm钢球以50km/h速度(对应150J能量)冲击后结构完整,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方面,电池需经历1000次“30分钟充至80%”循环后,仍需通过针刺、过充等安全试验,确保高频快充场景下的稳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的实施将对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将促使电池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会推动整车制造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选择符合新国标要求的电池产品,确保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满足新规要求,相关企业已展开技术布局。行业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受访的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中,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比如宁德时代采用CTP3.0仿生蜂窝结构强化电池包抗冲击能力,比亚迪刀片电池则通过16个温度传感器和8个气压监测点实现热失控早期预警精度达98%。

  有消息称,合规电池系统成本将增加15%-20%,部分低端车型可能涨价或退市。二线亿元,行业集中度或提升至CR3(集中度)≥80%,预计2027年整改大限前,30%产能面临关停。同时,检验测试认证市场也将迎来变革,新增底部撞击实验室单次检测成本超200万元,第三方检验测试的机构也将迎来千亿级市场空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国标的实施无疑将带来更安全可靠的电动汽车产品。随着电池安全性能的不断的提高和整车安全性的加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信任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保险金融业也有一定的可能受一定的影响,某新能源汽车促进会认为,满足新规车型的保费有望下浮15%-20%,电池终身质保条款或将剔除“热失控”免责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