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514-86166160

电子万能试验机

破解工业物流痛点 赋能制造业“智造”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24 06:16:20 浏览人数: 作者: 电子万能试验机

产品简介

  在西安高新区某汽车零部件工厂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抓取零件的声响与流水线上的机器轰鸣交织,满载物料的“米豆智能搬运机器人”灵活穿梭其间,巧妙避开迎面而来的叉车与地面堆料,稳稳停在生产线旁自动顶升卸货……

  这个替代工人日行数万步、被称作车间“最佳员工”的“无人搬运工”,出自扎根西安15年的陕西永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简单的部署,让“米豆”成为破解传统工业物流痛点的关键力量,“米豆”的成长也见证着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从硬件代理到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现代企业中心的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企业展示区亲眼见证了“米豆”的智能操作。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技术工程师张子腾向记者演示,在屏幕上输入指令后,“米豆”就能自主完成装卸与转运任务的全过程。

  随着指令下达,“米豆”随即启动。顶部的激光雷达飞速旋转,如“眼睛”般扫描周围环境,随即载着模拟物料箱沿预设路线平稳行进。途中遇到故意设置的障碍物,它没有丝毫停顿,而是灵活地调整方向绕行通过;面对模拟的车间狭窄通道,它也能精准把控距离顺利通过。

  “别看它体型小,但适应能力极强。”张子腾说,无论是要求严苛的无尘车间,还是零件随意堆放的复杂场景,“米豆”都能完美适配。这份“从容”,源于其硬核的软硬件配置:先进的智能避障系统与路径规划算法,可以让“米豆”在动态变化的工厂环境中自主决策;激光SLAM技术、深度视觉相机以及360度激光雷达,共同构成其感知与决策核心,可实时构建高精度语义地图,精准识别地面堆料、高空横梁、叉车、地牛等各类障碍,确保行驶安全高效。

  为贴合工厂柔性化生产需求,“米豆”还具备“随需应变”能力。“与传统设备需要重铺轨道或校准导航不同,‘米豆’的运输路径能实时动态调整,可大幅度的提高物流效率。”张子腾补充说,针对不一样的行业场景,“米豆”可提供顶升式、托盘式、平板式等多种形态,支持客户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与功能扩展;物理防撞触边、急停按钮、坡度监控等多重安全机制,7×24小时不间断为其安全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据悉,目前“米豆”已服务于多家制造企业,替代工人日行数万步的繁重转运工作。通过大大降低人力强度与成本,大幅度提高搬运效率和安全性,“米豆”已成为车间里名副其实的“最佳员工”。

  据了解,以打印机、扫描枪等视觉设备起家的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能力是机器视觉。2015年,一次客户的真实需求,让企业迎来转型转折点。

  当时,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向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采购了一批扫描仪器,用于零部件追溯。但使用中,对方发现扫描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到工厂的WMS(仓库管理系统),得人工把数据录入系统,既麻烦又容易出错。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总经理周武意识到,单一视觉设备已不足以满足客户对智能化整体的需求,“客户要的不是‘扫描枪’,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2015年起,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组建团队,逐步构建机械设计、电气控制与软件开发能力,将重心转向机器视觉系统的研发与集成,迈出智能化转型的第一步。随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2025”国家战略推进,传统制造企业的转型需求愈发迫切。

  2018年,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团队在市场调查与研究中发现,工业物流成了不少企业转型的“卡脖子”环节:人工搬运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出错;传统AGV(自动导引车)虽能实现自动化,但依赖磁条、激光反射板等固定导航设施,部署复杂、成本高,且无法适应产线调整。

  “我们有‘看’的技术基础,能不能给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做一款‘灵活又便宜’的智能搬运机器人?”基于对市场痛点的洞察和自身技术优势的判断,周武认为,“很多企业想升级,却怕花了钱还没用,只能继续用人工”的行业痛点,是他们施展技术、发展壮大的机会。

  2023年,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立AMR(自主移动机器人)小组,全力推进智能搬运机器人研发。“视觉是机器人的眼睛,而AMR就是机器人的腿。”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市场总监张军的比喻,道破了这次转型的核心逻辑——依托成熟的机器视觉技术,为机器人赋予感知与决策能力,再搭配灵活的移动底盘,就能打造真正适配工业场景的智能搬运设备。思路屡清了,但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工厂环境,光线变化大、金属表面反射强,会干扰传感器的识别;叉车、工人频繁移动,会形成动态障碍……这些实际问题,成了团队攻关的重点。

  从最初依赖单一雷达,到融合深度相机、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组合;从初代算法的频繁卡顿,到上万次迭代后的稳定精准;从实验室测试的理想环境,到深入工厂实地调试……经过不断试错、优化,“米豆”系列智能搬运机器人成功“问世”,实现了从A点到B点的指令化操作,承重覆盖50至800公斤,无需提前绘图,支持小时级快速部署,彻底打破了传统AGV对固定导航设施的依赖。

  作为全球机器视觉领域企业康耐视的认证服务商,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还深入电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行业,结合客户生产流程与品控标准,将适配硬件与自研算法结合,提供从图像采集到质量判断的全流程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品控效率与准确性,精准打通客户与硬件厂商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米豆”的足迹已从最初的汽车制造、电子元件领域,延伸至食品加工、医疗器械、仓储物流等多个行业,服务网络覆盖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并已成为不少工厂的“标配”设备。至此,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彻底完成了从“单一硬件供应商”到“工业物流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

  “‘米豆’虽小,但却精准戳中了工业物流数字化转型的痛点。”周武坦言,中国有上百万家制造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它们对数字化转型有强烈需求,但又受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往往“想转却不敢转”。“我们大家都希望以‘米豆’为桥梁,让中小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更简单的方式享受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红利,实现效率跃升。”周武说。

  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转型与实践,契合了国家政策导向。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为工业搬运、物流等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按下了加速键。“米豆”的研发与应用,正是将人工智能技术扎扎实实地“用”在车间里、仓库中,解决企业最关心的成本、效率问题,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地到产业链末端。

  “智能制造不是‘高大上’的概念,而是要贴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周武说,未来,他们将持续优化创新,让“米豆”走进更多工厂,成为“西安智造”的“小小螺丝钉”,通过为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更多本土力量,让AMR在工业智能化领域释放更大价值。

  “米豆”的成长,见证了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创新突围,也折射出西安本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的坚定决心和步伐。在西安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永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并非个例,更多企业正在深耕细致划分领域,用技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用创新实践推动产业升级。